![]() |
|
||
在写这份报告的同时,各种关于伦敦华人小区未来的讨论亦在进行中。伦敦华埠一直被说广东话的香港人所支配。现在,又是否会被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所支配呢?新移民又会否如旧移民一样在英国社会上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呢?新旧移民能否和睦相处共建繁荣呢? 会否出现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华人小区呢?这些问题正出现在变迁中的华人小区里,也许目前的状况是短暂的,但如果现时华人小区有远见的政策策划者,能够作出相应的政策准备,将会为伦敦华埠小区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份报告,主要研究新移民的生活状况: 探讨他们的理想愿望与经济活动,他们的生活问题,需要和解决方法; 探讨他们如何参与英国主流生活,如何融入及生存。 探讨他们与旧移民和华人小区组织的关系。 这报告采用几种不同的搜集方法: - 评论有关的学术及政策方面的文献. - 177份面对面在伦敦各区的调查报告 - 30份详细的面谈记录 - 5个深入的田野报告 - 2个华人小区领袖及前线工作人员的座谈会报告
主要数 资料 - 估计在中国出生的现时居住在伦敦的人口,大约100,000 到 300,000人左右。 - 在2009年,估计有60,000人以上的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求学。 - 难民人数占居英中国的一小部分,在2007年只有2100名申请者,其中1860名被拒。 177名被拒者的资料: l 84% 来自中国各省份。 l 在被拒者当中,有42名来自福建省,其它为全国各省。 l 83% 在40岁以下。 被访中有55% 会说普通话,40% 会说福建话,只有38% 会说广东话 (流通于伦敦华人之间的语言) 。很多被访者能说多过一种的中国方言。 * 86% 在2005年前来英。 * 被访者有一半是男性,另一半为女性。 * 30% 为学生签证及学位完结的工作准许签证。 * 只有低于50% 持有文件容许他们在英居住与工作。 * 另50% 没有数据显示他们来英的目的。 * 在部份非学生的被访者,来英以工作或做生意为目的为58% 而当中无证人士 更占78% * 85% 的学生来英的主要目的是上大学,9% 来英与家人团聚,当中21% 来英没有学生签证的被访者当中, 来英希望有机会读书。 * 其中只有一小部份人 (9个) 申请难民者获得永久居留权 家庭分离 很多新移民与家人分开 - 不计学生在内,50% 的被访者是已婚,53% 有孩子。 - 在三分之一至一半的被访者中,有一半的被访者有伴侣留在中国。 - 被访者当中有64名有孩子,有至少一个孩子仍留在中国,这数字在无证身份的被访者中高达78% 未来计划 - 67% 被访者考虑在英长期居留,或不肯定未来计划。这数字在无证人士当中高达79% - 在2007年来英人士中,有78% 不明确未来在英的计划,或是否继续在英居留。 - 在2007来英的被访者当中,有50% 不肯定,另有50% 计划在英居留低于5年。 - 71% 在2007年前来英的被访者,已改变他们原先的计划,只有37% 在2007年来英的被访者改变他们原先的计划。这调查又提出,居住在英愈长的被访者, 愈有可能改变其原先计划,大部份会决定延续其居留时间。 工作及就业 - 三分之一被访者从事饮食业工作。 - 当中有60% 是正式工作,当中有69所是全职工作,男性占大部分 (77%), 女性为59% - 其中有显著小部分被访者从事贩卖DVD及卖淫活动。 - 无证人士需要不断寻找工作,是有证人士的4倍。 调查结果: 生活环境 - 平均每户有5.4人,共住一套房子, 全英平均数字为2.4人,在英居住的华人正式数字为2.9 人。 华人新移民部分居住于压迫的生活环境,无证人士平均每户为6.6人。 - 45%的中国移民住的房子多于6人,23% 多于8人,13% 多于10人。 - 被访者中的65% 说他们与其它家庭成员同住,另16% 说他们全家一起住。 调查结果: 英语水平 - 88% 的无证人士说他们有一点或没有任何英语技能。 - 在所有被访者当中68% 说他们有一点或没有任何英语技能 - 大部分说他们有英语技能的为学生, 但只有63% 说他们的英语能力水平为对话及流利水平, 这点引起他们如何应付大学课程的疑点。 调查结果: 使用公共设施 - 23%的新移民说他们有使用医院,42% 有用医生。 - 只有2人 (1%) 的被访者有用公屋设施。 - 只有7人 (4%) 有领取公援。 - 3% 有用公共学校。 - 3% 有用社工设施。 - 10% 的中国移民有在劳工处寻找帮助。 - 大部分女性 (75%) 有用公共设施多于51%的男性。
最普遍不用公共设施的原因如下: - 缺乏信息35%, 不需要20%, 无资格17%和无时间10% 调查结果: 使用华人小区组织 - 只有22% 被访者有使用华人小区组织。 - 75% 的被访者说他们缺乏华人小区组织的数据,也不清楚他们提供什么服务 - 大部分使用这类服务的人士是通过朋友介绍,或免费报纸的广告及其它传媒,如小区电台等。 - 对小区服务的需求甚高, 移民提出他们最希望的服务如下: 移民咨询49%, 法律咨询48%, 劳工咨询38%, 英语班22% 在定性调查结果当中的主要结果 社会和谐 此报告在多方面挑战社会凝聚力的核心观念, 中国移民很多时被遗忘或在小区中不显著。伦敦的新移民更多被孤立或隔离, 生活及工作在接近完全以华人为主的圈子当中。 总体来说, 华人新移民至少在这调查报告当中显示对社会和谐性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问题并非问题如暴力, 极端性宗教问题, 不平等 等等, 中国人的问题绝大部分都被政策策划人所遗忘。 期望 很多新移民带着可以改生活质数及多赚钱的机会的期望来英, 加上英镑的对换率十分吸引, 西方的电视及电影营造伦敦为一个富裕的现代城市。 很多计划来英短期赚钱后回国。 这些期望往往因现实环境而不能实现, 如找工作的困难, 语言的问题, 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一些没有操守, 利用新移民的无知而谋取利益的人。 寂寞与分离 很多新移民面对离乡别井的孤独与寂寞, 他们常要与陌生人共住挤迫的生活空间。 很多华人移民渴求伴侣及更强的朋友网络。 债务及剥削: 很多华人新移民要付出大量金钱来英, 因而背起沉重的债务。他们要付给中介人及蛇头, 数目高达20万元人民币 (1万8千镑英镑)。 为了付清此项债务, 很多新移民不介意他们的工作环境, 亦会接受长时间低收入的工作。他们亦会在恶劣的环境和没有休假的情况下亦仍需工作。那些无证人士更会被一些不持操守的中介人以介绍工作为由, 骗取他们的金钱。 雇主又会付出低于最低工资的工钱, 有时甚至会扣起工钱, 有些会以提供移民咨询为由, 没有提供实际的服务, 从而骗取金钱。
工作 即使很多新移民从事饮食, 新移民参与的工作甚广, 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工作, 而其它移民则从事行业如: 建筑业, 医院, 传媒等。 无证人士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工作或非正式工作, 稳定的工作代表移民可以建立他们的生活, 偿还债项及建立对未来的新希望。 隔离 华人移民大部分生活于华人生活当中, 他们大部分与华人接触, 日常购物及工作都在华人小区中进行, 吃中国食品, 说中国语言, 他们并没有显著的融入其它英国主流社会。在华人小区中亦有分组, 明显的为说广东话的老一代移民, 及说普通话的新移民, 最明显的影响往往是对新移民的支持。 以下的建议是希望改善对新移民的支持, 更有效的帮助他们融入伦敦的生活, 籍此提倡社会和小区的和谐性. 经费 延续经费, 新经费, 核心经费: 华人小区向地区政府及中央政府继续要求提供经费固然重要, 我们亦希望籍着这份报告直接要求地区及中央政府重视报告内所提出的问题. 考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直接有效地顾及伦敦华人移民的需要. 成立一个有系统而统一的华人组织: 这组织提供3个目的: 一. 提供一个组织可以更有效地分享各华人组织的讯息 二. 亦可提供一个沟通平台, 可以令各华人组织讨论未来对华人政策的策略. 三. 亦可作为推广华人小区在伦敦及英国的成就 建立华人在英服务的数据中心 现时并无一套可靠的中央资料中心, 为新移民提供咨询及转介服务, 长远计划应以建立一项网上咨询服务, 为移民及提供服务的机构提供相关讯息. 建立全国为中国移民提供数据及查询服务热线
英语训练
雇主应鼓励员工多学英语
建立一个华人义工的数据中心 在英现存一个义工数据中心, 这服务可以重复或改编成为一个为长居英国的华人, 华人学生及新移民提供帮助的平台。 发展一个公关及对外宣传的策略, 此策略需由华人社团所策划, 更有效地与不同层面的新移民沟通及提供讯息。 积极招募能说普通话的工作人员 华人小区中心应照顾不同华人社群, 积极招募能说普通话的工作人员。 推动人口调查 应鼓励华人小区组织推动人口调查, 以提高华人在人口当中的代表性。 地区政府亦应给予援助, 支持华人小区组织推行此项目。 应鼓励地区政府雇用会说中文的人口调查人员, 此计划亦有助提供华人就业机会, 更有效地显示在伦敦的华人生活的状况。
有创意的训练计划/ 优良组织的数据中心 优良组织此观念应广泛地在华人组织中流传, 华人组织应鼓励共同分享他们的知识, 政策策划人应鼓励各华人社团的领袖建立一个有建设性的沟通对话, 以寻求对移民政策所带来的后果。 更多的针对新移民调查 调查深入了解: 剥削, 经济交易, 关系网络, 离开中国的原因等。 此举会更有效地提供对英国华人的认识, 令政策更能加强社会的和谐性。
|
|||
|